稻飛虱的發生和防治
稻飛虱是危害我縣水稻的主要害蟲之一,除直接危害水稻外,還可通過傳播病毒病間接危害水稻。蟲量大時,受害稻株大量喪失水分和養料,上層稻葉黃化,下層稻葉粘附飛虱分必的蜜露而孳生煙霉,嚴重時稻葉變黑枯死,并逐漸全株枯萎。被害稻株漸現“黃塘”、“穿頂”、“虱燒”,造成嚴重減產或顆粒無收。
稻飛虱屬遷飛性害蟲,其發生危害受遷入期、遷入量、氣侯條件及受害作物抗性等因素的影響,分孽盛期至孕穗抽穗期**適于其繁殖危害。因立體地形地貌及灌溉等因素的影響,種植早的中稻已值灌漿期,不利于其危害,種植晩的值拔節至孕穗期屬易感生育期,據市植保信息通報稻飛虱監測點在7月中下旬有大批成蟲遷入,若在本地繁殖危害,將會對本地的水稻生產造成威脅,在局部區域造成重的危害,為此請水稻種植鄉鎮據各鄉的水田布局及時搞好田間調查,指導群眾開展好防治工作。防治指標為百叢蟲量500頭以上。防治藥劑可選用25%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6-24克/畝、25%噻嗪酮可濕性粉劑20-30克/畝(用于低齡若蟲防治)、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克/畝等兌水噴施。蠶桑區要注意選用專用敵敵畏等低殘留農藥在養蠶間息期進行防治。